您的位置: 首页 >信息公开>规划计划

武陵区2017年工作总结

来源: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:2018-02-08 浏览次数: 【字体:

2017年,武陵区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,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市委七届四次全会精神,勇立潮头、加压奋进,精诚团结、务实进取,征服了很多难以想象的困难,刷新了很多不敢相信的记录,实现了很多群众期待的愿景。

1、成绩荣誉捷报频传。全年共获得国家级荣誉23项、省级荣誉55项。蝉联全国平安区县,获得全国侨务工作示范区称号。北正街小学成为全国首批文明校园。社区治理创新工作经验在全国社区治理创新现场会上,作为全国唯一的城区代表作典型发言。“互联网+禁毒”模式在全国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推进会上,作为全国唯一的区县代表作典型发言。“互联网+安监”模式在全国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研讨会上作经验发言。芷兰街道综治中心在全国综治工作视频座谈会上,作为全省唯一代表作经验介绍。城市党建、社区教育、法治建设、掌上统战、产权改革、人力资源、河长制等工作均获全省先进或在全省推介。湘港澳交流基地、湖南省侨务扶贫示范基地、全国微小说和微电影创作基地相继落户武陵。

2、改革创新实招频出。开武陵历史先河,组建江北投资有限公司、美源金融控股有限公司,迈出了武陵自主建设抓发展的一大步。在全市率先出台《现代服务业扶持暂行办法》《武陵移动互联网产业园产业扶持暂行办法》《关于吸引优秀年轻人才到武陵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若干规定(试行)》等系列政策,吹响了开放强市、产业立市的先锋号角。启动园区体制转型,走出了去行政化、趋市场化的新路。成立全市首批4个社区党委,为基层党建提供了新模板。

3、攻坚克难效果空前。开启“全员拆迁、精细拆迁、情感拆迁”模式,创造了一周棚改签约1145户的武陵速度。不论是项目启动数量还是签约倒房总量均远超历史。群策群力形成了“集中签约”、“四套组合拳”、“4+1”模式等武陵经验。抽调130名机关干部深入一线参与棚改,形成了强大合力。对棚改征拆户做到100%回访,把温暖送到千家万户。自主启动了区社会福利中心、区全民健身中心、区老干活动中心等一批区本级民生项目建设,创建区以来之最。

4、形象展示亮点纷呈。“厚德载物、自强不息”的武陵精神深入人心,“文明武陵、从我做起”的活动“红”遍大街小巷。穿紫河风光两次得到中央电视台推介。全国城市机关党建经验交流会在武陵召开。连续五年举办武陵国际微小说节,常德丝弦节目《新编新事多》《帅孟奇》走进央视大舞台。全年迎来中央、省、市领导及各地党政代表团800余批次考察参观学习。武陵吸引力“爆表”,教师招考、事业单位招聘、公务员招考遴选,报考人数大幅增长,全国人才纷至沓来。

5、尽职尽责本色彰显。全区各级党员干部始终精诚团结、恪尽职守,营造了良好的政治生态。军民齐心,众志成城战胜了历史洪峰,文明守堤做到了一尘不染;上下同力,确保了全国“两会”、“一带一路”高峰论坛、十九大特护期间社会大局的高度稳定;多方协同,顺利通过了中央环保督察、全省脱贫攻坚检查、文明城市复检。一件件大事、难事的办成,彰显了武陵干部的凝聚力、向心力和执行力。

一年来,武陵区始终向着基本现代化的目标,精细谋划、奋勇前行。重点推进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。

1、推进项目攻坚,发展来势好。(预计)2017年,完成区属生产总值172亿元,增长10%,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132亿元,增长12%,占GDP比重达到76.7%;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.5亿元(同口径),增长8.7%;固定资产投资314亿元,增长16%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0亿元,增长13%;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4100元、23349元,分别增长8.9%、9.5%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稳居全市前列。万达、友阿、和瑞三大城市综合体辐射湘西北,全年客流量达到3700万人次;西城新区物流园(汽贸城)北区汽车配件物流中心建成营业,奔驰、宝马、路虎、沃尔沃等国际一线品牌齐聚武陵;武陵移动互联网产业园挂牌国务院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,建成7万平米厂房和1.5万平米配套用房,引进移动互联网、广告创意、科技研发等智慧型企业68家,实现营业收入17亿元,猪八戒、北京云谷、深圳北电正光等全国一流互联网企业相继入驻园区。丹洲生态城、河洑文化产业园、芦荻山天景花池建设紧锣密鼓,湘北食用菌生态产业园、湘蒙农业科技园初具规模。

2、推进城市提质,颜值气质好。按照颜值与气质并重的理念,大力推进城市建管提质。把棚改征拆作为促发展、惠民生、优环境的重头戏,统筹片区开发和零星地块改造,高效推进建设桥片区、桃花源大桥北端片区等大片区项目,确保了沅江隧道、新河水系等省市重大项目顺利推进。把棚户区群众冷暖记在心上,重点聚焦老旧小区、D级危房改造,真正实现了居者有其屋。保持对违法建设的高压态势,依法拆除违法建筑5.5万平米。城市管理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,开展“百日整治”、“清爽行动”,对出店经营、两车入栏进行了全面整治,市容市貌焕然一新,火车站市场群环境得到彻底改善。完善智慧城管指挥平台,推进环卫城乡一体化精细化作业,始终保持了“五个一样”的武陵标准。城区主次干道做到24小时清扫保洁,郊区农村环境通过突击整治、机制保障、村规约束,取得了明显长效。全面启动河长制、河道保洁和“四水两岸”综合整治工作,实施马家吉河农排机埠治污工程,超常规推进罗兴沟整治,使百姓期盼多年的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取得实质性效果。垃圾秸秆焚烧、餐饮烧烤油烟等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,空气质量持续好转。

3、推进成果共享,民生保障好。按照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自豪感。实现了“四个100%”,即:社区“一站一园一场七室”建设达标100%;农村垃圾集中清运处理100%;区内贫困人口脱贫100%;50头规模以上生猪养殖退养转产100%。持续推进社保扩面工程,实现应保尽保、应助尽助。城乡低保持续提标,全年共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6450万元。新增城乡就业8100人,新增创业主体5050户,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%以内,新建武陵创业孵化园,成功举办武陵首届创新创业大赛。教育保持高位均衡,新建、改扩建城区学校7所,新增学位4000个,建成公办幼儿园5所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21所,新增幼儿学位3200个。校园科技蓬勃发展,BIT实验室、机器人、无人车课程进入课堂。全面启动基层首诊制,建立横向到边、纵向到底、内部互通的医联体模式,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用凸显,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大幅提升。建成社会组织孵化基地,引入专业化力量开展社会服务。群众文体生活多姿多彩,运动与读书成为习惯,百团大赛斩获奖项27个。积极开展石门县对口扶贫工作,多方筹措资金3200万元,开发青山溪旅游产业,建成茶厂、光伏发电站、畜禽养殖场等产业扶贫项目,实现了对口援助村率先脱贫。

4、推进智慧创新,治理效果好。突出“让信息及时真实、让数据互联共享”理念,进一步发挥社会综合治理云平台作用,整合信访、民政、安监、消防、禁毒等41个部门8000多万条业务数据,实现信息掌控、动态跟踪、事件处置、矛盾化解等功能“多网合一”。继续推进社区“一窗式”办理,实现了“群众少跑腿、信息多跑路”。依托完美社区服务中心,推广了养老、助残、托幼“一键式”服务。投入1000万元,建成区、乡镇(街道)、社区(村)三级综治中心。健全“工作联动、矛盾联调、治安联防、问题联治、平安联创”的立体防控体系,全面推开无上访村(社区)建设,各类矛盾不出网格、不出社区,特殊人群管控率达到100%。实现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、重大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事故、重大刑事案件、重大群体性事件零发生。

5、推进从严治党,作风面貌好。坚持以党建总揽全局,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。把素质培育融入到党性教育中,将乡街和区直单位负责人送到清华、北大学习培训,邀请十多名全国知名专家学者来区授课,在思想上向开放前沿地区对标。推进“两学一做”常态化制度化,“三会一课”层层落实,“谈心谈话”成为习惯。村、社区年运转保障经费分别达到23万元、60.8万元,村党组织书记、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年均基本报酬分别提标到4.38万元、5.5万元。选优配强区直单位和乡街班子,高标准完成村(社区)两委换届,村(社区)班子学历结构、年龄结构进一步优化。组建“两新”党组织373个,实现了党建工作全覆盖。高标准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,巡察办、纪检派驻机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。组织区直单位负责人及家属到武陵监狱开展警示教育,不断筑牢了思想防线。出台了《关于规范各类基层工作人员、临聘人员、基层普通党员饮酒行为规定》《关于违规操办或违规参加婚丧喜庆事宜进行问责的暂行规定》等文件,形成了不办酒、不上情、不收礼、不拜节的新共识,倡导了清朗的社会风气。坚决查处了一批违纪违法案件,确保了全区上下风清气正。


分享到:
【打印正文】